English

实事求是——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

1999-04-02 来源:光明日报 王玉梁 我有话说

邓小平的价值观,博大精深,内涵非常丰富,它内含着三个基本点:一、邓小平的价值观,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,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;二、邓小平的价值观,是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的价值观,从客观效益、效果、影响出发去确定价值;三、邓小平的价值观,是发展的价值观,是开拓进取、发展创新的价值观,强调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。这三个基本点,蕴含着三条基本的价值标准: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,蕴含着人民利益标准;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蕴含着实效标准;发展的价值观,蕴含着社会发展进步标准,最主要的是生产力标准,即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标准。“三个有利于”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集中表现;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。

第一,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,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,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。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讲求实效。讲求实效就是要求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效益、效果来判断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及事物的客观价值如何。它强调的是重视事物的客观效果,实际效益、效果。所以,讲求实效是实事求是的重要表现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,它是一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,具有本体论、认识论、价值论、历史观的意义。实事求是,要求从实际出发,它本身内在地包含着“求实”的内涵。实事求是,从实际出发,旨在“求是”,旨在揭示客观规律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实事求是,重点是“求是”;“求是”实际上是求真,这是一个认识论命题。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,他把实事求是运用于价值观。他不但求是,重视客观规律,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,而且强调求实,强调从实际出发,根据客观效益、效果去确定价值。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是邓小平的价值观的特点。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的价值观。讲求实效离不开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作指导。讲求实效前面加实事求是,表明讲求实效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,这就从根本上与实用主义划清了界限。

第二,邓小平价值观的特点,是把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,坚持发展的价值观与实事求是、讲求实效结合起来,使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,革命精神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。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,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,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共性,也是邓小平价值观的基础、前提和出发点。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革命性。但是,如果不实事求是,不讲求实效,讲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就是一句空话,也很难保证真正符合人民利益。坚持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必然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,必然坚持发展的价值观。只有坚持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才能保证真正符合人民利益,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,才能避免“左”或右的错误,保证社会生产力和各项建设事业真正持续、快速、协调、健康地发展。

第三,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。哲学价值范畴是价值观的基石,也是哲学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。怎样理解哲学价值范畴,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和特点,也是价值观的灵魂和核心。这个问题,在价值哲学的发展史上,长期未能得到解决。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与实践标准运用于价值观,坚持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从实际情况出发,从客观效益、效果、影响去确定价值,为科学地概括哲学价值范畴奠定了基础,确保了价值的客观性和价值评价的科学性、准确性,也为建立科学的价值哲学和价值评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第四,实事求是,以事实为根据和基础去确定价值,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,实践观与价值观的统一,保证了价值观的科学性。只有实事求是,讲求实效,从实际效果出发,以事实为根据,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;从本本出发,从概念出发,脱离实际去进行价值判断,必然失之偏颇。改革开放初,我国农村出现了“包产到户”、“责任到田”的新情况。对这个问题,当时有人认为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。而邓小平同志却说,包产到户有利于比较快地发展农业生产。实践证明,邓小平同志的评价是正确的。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,而且实事求是,坚持生产力标准,坚持实践标准,而不是从本本或概念出发,这样就使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的问题的判断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,从而保证了真正符合人民利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